setting

世间所有恩怨都是一场误会

书名: 我从沙漠来 作者:暮千雪 字数:217245

  五月的美人梅,姹紫嫣红地绽放在街边,粉如云,白似雪,玫如锦,一树树一簇簇如梦如幻。

  现在年轻人真该受受教育,一点敬老意识都没有。

  嘁,就是,别看外表华丽人模人样,没一点教养。

  当这些话从后脑勺传入耳时,我下意识地收回望向车外的视线,拧转脑袋看看哪个是“无德青年”。结果,乍看之下,脸腾地红了。身侧站着一白发苍苍的老妪!而那几双聚焦过来的理直气壮的鄙视与痛心疾首的目光就像一束束探照灯,照得我无处逃遁。车刚好到了一个站口,我起身逃离这个尴尬的现场。

  走在长满新绿的香樟树下,不由得暗自发笑,自己居然有一天也会成为过街老鼠般遭人围观谴责,而我只是贪恋了车窗外的花而已。

  真是天大的误会啊!其实,这世界上又有哪些事不是场误会呢?而世间所有恩怨,又何尝不是场误会?

  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一整天都没吃过食物的流浪汉刚得到一个馒头,正要往嘴里送,却被一个身着华服的人夺去。流浪汉恨死了这个抢夺他馒头的“冷酷”华服之人,以命相拼,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馒头,更重要的是对“冷酷人性”的对抗。然而当华服人奄奄一息地告诉流浪汉自己迷路了,又丢了所有的财物,自己讨饭求助却没人肯相信,三天没有进过一粒米了,流浪汉突然虚弱地松了手。然后两人分吃了这个馒头,再一起去找果腹的东西,还结下了至死不渝的情谊。在某种转机下,华服的富人回到原位扶持了流浪汉一起过上了体面舒适的生活。

  故事是想传播一个握手言和知恩图报的温暖故事,这种桥段在故事里数不胜数,而所有类似这种不打不相识的故事共同反映出一个事实:某些人,某些事,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巧妙地串联成一场完美的误会。

  而导致误会的常常是因为一种主观臆断,是当事人以自己的角度和经验给所见的人与事下了定论。人常说,眼见为实,其实,亲眼所见也未必是实。眼睛看到的有时只是表象,或只是个瞬间,只是事情的某一段落,如同一只镜头,只截取了事情的某一个点一个面,并不能客观如实地呈现整个局面。如果这一瞬是美好的,倒也罢了,但是糟糕的,若恰巧截取到一个丑陋阴暗的画面,如果不耐心地去寻找丑陋的原因,便轻易地断章取义下定论,误会便生成了。比如,刚才,车上刚才那圈谴责我的眼睛,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从而认定了我是个无德青年。

  其实,误会是种伤害,很多时候,误会更是把双刃剑,既造成一种自我伤害,又造成彼此的伤害。比如刚才那些人在谴责我的同时多了份对社会、对世界的失望,对人心的失望甚至憎恶,对他人多了份敌视,让我也凭空多了份诚惶诚恐与难堪。

  纵览古今中外,有多少悲剧不是因误会而起?而类似我这般如此的误会在生活中更是司空见惯。误会就像一场雾,时常缭绕在我们头顶,常常不期然的被其触伤。所以,要想在这误会丛生的世界里享得一份从容,应该具备一定的谋略和智慧,甚或独家秘籍。

  曾经在乌鲁木齐清晨的大街上遇见过一个年青的的哥,搭乘着他的车去酒店。他开车很稳很匀速,可还是避免不了麻烦:一辆车不断地S前行,不断地超车插队,在又一次超车加塞时车距过小,差点撞上这辆出租车。责任一目了然,况且有惊无险没有撞上,只是虚惊一场而已,要发火也该是这个中规中矩的的哥。但是事实相反,这个的哥只是叹了口气,对方却刷地摇下车窗冲着这年青的的哥吼骂起来。的哥脸腾地涨红了,我心倏地一紧,怕两个年纪相近的小伙打起来。

  很意外,的哥却微微一笑,踩动油门稳稳地离开。然后像是解释给我这个一直寂寂无声地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乘客听:唉,这哥们肯定遇见啥不顺心的事了。言外之意,这人平常肯定不会这么恶劣,只是他心情不好,这肯定是场误会。

  当时我轻轻一笑,只觉得这个的哥很沉稳,不喜欢惹是生非,但是后来很多次想起他那一句话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份怎样的智慧啊——把糟糕的局面以误会来解释,如此为自己心里找个退路,体谅别人也不为难自己,轻轻松松避开了凌空而来的伤害。原来,有时误会还是可以利用的力量。

  其实的哥这种巧用误会的谦让与豁达,也是对人性的乐观,始终相信人性的美好。

  后来我多次运用过这位萍水相逢的的哥的这份智慧,在遭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与事时,我会提醒自己:他或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是不是有些情绪的死结?他或她的无理并非针对我,我是不是误会了?如此一想,便心下释怀,不恼不怒,倒是多些同情。当看到违背常伦破坏了善恶秩序的事时,我总是很冷静地告诉自己,这里边肯定有些误会,这里肯定有些我们不知道的真相或缘由,当听到某些谣传时也不去急着相信,甚至劝义愤填膺的人也不要相信,更不要传播,避免以讹传讹。

  所以,由此,我常听到一句劝告:你对人性太乐观,人性没你想的那样美好。我无力争辩,因为对人性,很多人都有分歧,人性的确有很多令人产生歧义之处,连释迦牟尼和耶稣都持着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两位圣贤都言之有理,但是从长久的实际摸索中,我更偏向人性本善之说,所以我一直坚信人心没有那么不堪,世界上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存在某些误会。

  比如一次夫战友的聚会上,主家从男宾席上过来给女眷们敬酒,他恭敬友善地给每一个女眷敬过。只到我时,我甚至都握起了红酒杯,而他瞅了我一下后,转身离去了。以为他去取酒了,可是他在另一个桌上又开始敬起酒来,我有须臾的尴尬。身旁的两个女眷说,他怎么能这样?叫过来罚酒三杯。另一个干脆说这个人太势利。

  我淡淡一笑:他只是酒杯恰恰没酒了而已,过去拿酒时又忘了过来吧。

  哼,你也真是好脾气,酒桌上的事你根本不懂。这个女眷愤愤不平的眼神扫视着其他女眷,在这些女眷中我们俩应算是最权低位微的。

  他真的只是酒杯恰恰没酒了而已,这真的只是个误会。我仍然如此开脱,当然我也这样认定这真的是个误会,在这繁闹的场地,有一点疏漏在所难免,又何必去上升至人情世故!有时候我们的伤害就是来自误会的蛊惑,来自对人性的否定。而持着“人性美好”的万能药,随时可以化解误会,随时可以舒解怨怼,从而及时地获得更多的海阔天空。

  所以,“世间所有恩怨都是一场误会”成为我防守心灵的最坚实的屏障,我始终相信人心是一面镜子,世界只是折射其上的画面,你从哪个角度来解析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模样。不同的角度造成误会频生,而只有相信人性、体恤人性,或许是避开误会这把双刃剑唯一有效的途径。巧用误会,相信人性的美好,往大处说可以降低人世的寒凉,往实惠说可以免受伤害与困扰。对人性的乐观可以帮我在误会迷雾缭绕的世界里走得从容,能获得更大的宁静去品尝生命的甘甜,去积攒一些意外的温暖来抵御这尘世的风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