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

十五、在养伤的日子里

书名: 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王杰 作者:汪林 字数:130063

  我是一个革命者,我要做一个革命的良种,党和国家把我撒到哪里,我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撒在沙漠上,我就要长成绿色的长城;撒在荒山上,我就要使荒山变成花果山;撒在田里,我就要长成丰产的庄稼。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把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这是王杰1963年初写的一则日记。

  这年底,工兵营三个连奉命开赴山东沂蒙山区腹地的费县施工。这里崇山峻岭,雄奇突兀,沟谷深邃,森林茂密,风景如画。部队驻扎后,先搞了一次爬山训练,随后,开始在韩家庄村南的团山施工,他们的任务是挖山洞。虽然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却丝毫抵挡不住王杰那火热的情怀,在这里写下了豪迈的诗篇:

  座座高山耸入云,

  我们施工为人民。

  不怕工作苦和累,

  愿把青春献人民。

  在施工中,王杰专拣重活险活干。当时施工放炮最多最危险,从各班抽调5名骨干组成爆破班,杨昌和任班长,王杰任副班长。

  爆破班担负着装炮、放炮的任务,责任大,危险性更大。连队开展了“百炮不哑”的活动,装100炮无哑弹,就被评为“爆破能手”。有些湿炮眼有水,必须把药装在牛皮纸筒里,外面用线缠好,用沥青糊严,再装进炮眼。

  哪里困难多、危险大,王杰就出现在哪里,排除哑炮是最危险的工作,王杰总是冲在最前面,不让战友们靠前。

  王杰负责的爆破任务是全连施工进度的关键,爆破后要看实际效果,才能确定下道工序的计划安排。由于爆破产生的烟雾、粉尘、瓦斯气体、硝铉炸药残留物消散不尽,整个坑道气味难闻,光线黑暗。每到此时,王杰总是第一时间第一个闯进坑道,检查爆破效果。为了给下道工序的同志提供安全施工条件,他又马不停蹄地帮助排险石的战友进行排险。

  排险石是个体力消耗量大、操作动作复杂、危险系数最大的活,爆破后坑道顶部残留的险石,大的几百斤,小的几十斤。由于冲击波的作用,相互间连接已有裂痕的岩石,稍有震动就可能突然掉下来,危及下面施工人员的安全。王杰总是拿起4米多长10多斤重的钢筋,颤颤巍巍地擎到5米多高的坑道顶部,不停地在这里捅捅

  那里敲敲。听到岩石声音异常,他就拼尽全力迅速撬下来,消除隐患。仅仅几分钟下来,双臂就被震得发麻,颈部又酸又疼,汗水、泥水直往袖筒里流,一会工夫,就变成了泥人。厚厚的两层口罩被刺鼻的黑烟熏黑了,他就像一个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凯旋的战士,充满着刚毅与坚强。

  完成装炮、放炮任务之后,王杰总要主动帮助运渣。运渣要通过一条架在沟上的又窄又长的木板搭成的桥,既辛苦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掉下深渊。

  王杰大胆心细,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64年4月5日,王杰在安装炸药时,被搅拌机里迸出的一块着火的沥青,烫伤了右手。烫得很严重。连长和战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他说:“轻伤不下火线!现在咱的任务这么重,我不去!”连长和指导员只好让他在营地休息治疗,并一再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休息。”

  可王杰是个闲不住的人,哪里休息得好!右手已经用纱布缠了起来,右臂也被绷带吊起来了,而且一直钻心地疼。他咬紧牙关坚持住,跑到工地,用左手去捏装炮用的泥蛋,左臂夹运石头,左手去装炮。

  战友们逼他在营房休息,他又到山下的小河沟里用左手半盆半盆地为战友们端洗脸水。稍有空闲,他就把关于青年修养的书籍拿出来,放在大石头上阅读。读到节骨眼上,想做笔记,可右手让绷带绑住了,这使他心里很难过,也很着急。

  这样过了几天,他再也忍不住了,翻开笔记本就用左手握笔写起来。可左手不听使唤呀,写的横不是横,竖不像竖,怎么也写不成个样儿。王杰不灰心,他找来一些包雷管的牛皮纸,用左手练习写字。

  刘承科见了,好奇地问他:“副班长,你这是干什么?”

  王杰说:“我练习左手写字。读书学习,光看不行,还得好好记笔记,记了,才有利于督促检查自己。”

  此后,战友们经常见到王杰在施工窝棚里,跪在铺上,把牛皮纸铺在土台子上,艰难而又顽强地练习写字。牛皮纸上写得密密麻麻。不久,他用左手写的字,有个样了,便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难过的是失去为党工作的机会。虽然是暂时的,但也很难过。难过不是办法,必须振作起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一天清晨,爆破班上工时,一名战士惊呼:“奇怪!我昨天晚上收工时运来的红土和沙子,怎么一夜都变成泥蛋了?”“泥蛋”是当时工程爆破时用的炮孔封堵材料。

  “别瞎扯了,红土和沙子能自己变成泥蛋?兴许你记错了。”另一位战士说。

  他们的对话,许多人都听到了,但都没在意,大家说说笑笑便去上工了。

  当爆破班第二天早晨上工时,又发生了红土沙子变泥蛋的事儿。爆破班班长杨昌和扫视了大家一眼,问:“谁捏的?自动报名!”

  半晌没人回答。

  “崎,咱班出活雷锋了,做了好事没人承认。”

  这时,营里的一位首长听到议论,对杨昌和说:“你把这件事查一查,看看是谁干的?查清了向我报告。”

  杨昌和一个敬礼,报告说:“我们刚才已经查过了,都说不知道,

  可能是三连的同志帮忙干的。”

  营首长到三连参加劳动时,顺便向三连了解有没有人帮爆破班捏泥蛋的事儿,三连的干部战士也是一脸茫然。

  晚上,营首长从工地上回来,走到一连施工的地方,他的手电筒无意间照见山坡下好像有一个人影,又一照,果然是个人。走近一看,那人脖子上挂着白布,吊着一只胳膊,正在用左手不停地揉泥哩。他一眼认出了王杰。营首长说:“嗜,这几天大家猜不透的谜,现在可叫我解开了。王杰同志,叫你好好养伤,怎么又偷偷干起来了?”

  王杰连忙站起身,手里抓着个泥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实在闲不住……”

  王杰的手烫伤已经九天了,一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这天,军医来工地巡诊,看了王杰的伤后,十分震惊,王杰的手烫伤的面积比较大,属二度烫伤,神经末梢感受器完全暴露在外边,又加上感染,一定会疼得揪心。军医望着这位坚强的战士又心疼又严厉地告诉他,立即下山住院治疗!

  连长刘德林听说王杰的手伤十分严重,找到王杰说:“王杰同志,你马上下山治疗伤口。这是命令!”

  王杰见连长的语气和神态那么严肃,又听了军医的话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没法再推辞了,他抱着要想好好为人民服务,必须早日治好烫伤的心情,恋恋不舍地下了山。住进了陆军91医院。

  第二天早晨,军医来查房时,只见王杰吊着右胳膊倚在床头上,左手托着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聚精会神地学习哩。

  军医关切地说:“昨天刚来,路上很累,伤口又感染了,好好休息吧。”

  王杰笑笑回答道:“是啊,住院是要好好地休息。可是,人休息思想可不能休息啊。这正是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好机会。”

  军医一愣,这个年轻的战士还怪有思想呢,于是,十分敬佩地点点头。军医离开病房时,回味着王杰说的“人休息思想可不能休息”这句话,觉得不仅颇有哲理,而且也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学习的精神啊!

  王杰住院期间,除了吃饭休息,一天到晚捧着书本看,或思考,或记录,特别是他用左手写笔记的时候,给同病房的病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王杰曾对一位病友说:“咱们由于身体出了毛病,暂时不能在连队战斗的岗位上贡献力量。上级叫咱们住院治疗休养,可不要因为过了一个时期的疗养生活,就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结果身上的病治好了,思想上却生了锈。我们要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早上,在外科病房的走廊里,王杰吊着一只胳膊,躬着腰,用左手吃力地拿着地就子擦地板。痣,在外丽员食堂里,又看到王杰左手拿着一块抹布,把桌上的饭粒菜屑,收到猪食缸里,然后再把桌子抹干净。

  王杰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力量和作用,在伟大的事业中,毕竟是小的,如果以为’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干一场’大事',那么’小事’要谁来干呢?”

  所以,他把每一件平凡而细小的工作,都看成是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他的右手暂时失去工作的时候,还是处处找

  工作做,抢工作做。他看到护士每天给病员服好几次药,都要一手端药盘,一手提水壶,显得十分紧张和劳累。于是,每到服药的时候,王杰就拿起水壶,跟在护士身后。护士前边给病员递药,他就在后边给病员倒一杯开水。一天三遍服药,他天天如此。

  有的同志劝他:“你是来住院的,应该好好疗养,手上有病不宜工作呀。”

  王杰却笑着回答:“我一只手还能干工作,我就要发挥一只手的作用。”

  王杰用他的一只手帮助护士推车运煤,帮助护理员打饭洗碗,定期为病房擦玻璃。因此,他的左手又被病友们誉为“闲不住的一只手”。

  王杰住院没几天,靠近他左边床位上来了一位叫陈杰祥的新病员。陈杰祥个头不大,满脸孩子气,不过十八九岁,一看就是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他住进病房,不说也不笑,拉开被子就躺下,好像有什么大病似的。

  第二天,军医来查房时,对陈杰祥说:“小陈呀,你是阑尾炎,要动手术切掉,后天开刀怎么样?"

  小陈嗽着嘴说:“不开。”

  “不开刀,病可就好不了啊

  “好不了也不开。”

  军医向小陈讲了许多道理,小陈一口咬定,就是不开刀。

  军医只好说:“你考虑吧,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开刀。”

  这情景,王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想:“小陈为啥不愿开刀呢,他脑子里都想些啥?”

  王杰低声问小陈:“你说说,为啥不愿开刀?”

  小陈理直气壮地说:“活活的一个人,开膛破肚,可不是小事。平时打个针,我都害怕,拿刀子割肉我可受不了。”

  王杰一听,小陈脑子里装着一个“怕”字。原来是一个“怕”字在作怪,得想法子把他脑子里的“怕”字挖出来就好了。

  王杰看着书,突然眼前一亮,他便用毛主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启发小陈:“革命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什么凶恶的敌人都不怕,难道治病还怕疼,将来打仗负了伤怎么办?小陈,对待疾病,也要像对待敌人一样,敢于战胜它,消灭它,决不能惧怕;你越怕,它越欺负你。你不怕,叫医生开刀割掉它,你就胜利了。”

  王杰的这番话还真管用,小陈立即增长了勇气,再见到军医时,他就主动地说:“我考虑好了,同意开刀。”

  “五一”劳动节这天,每位病员都分了几个苹果,小陈拿起一个苹果对王杰说:“早吃晚不吃,先来吃一个吧。”

  王杰点点头,拿起一个刚要吃,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儿,又把苹果放下了。他找来几张纸把苹果包好,放在了床头的小柜子里。

  小陈见状,开玩笑地说:“苹果放着不吃,生小的呀?”

  王杰笑笑,说:“你愁啥,早晚有人吃。”

  三天后,小陈就要进行手术了,在被推进手术室前,王杰冲他坚定地握握拳头,这时心情紧张的小陈也冲王杰深情地点点头。

  开刀的时候,手术的时间稍长了点,最后几分钟小陈感到了疼痛,但他想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导后,咬咬牙挺了过去,很好地配合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手术后,护士把小陈送回病房。王杰看到后,说:“小陈,好样的!”

  小陈心里暗暗高兴,他微笑着轻声说:"都是你告诉我的那些话,给了我勇气啊!”

  小陈手术后,整天躺在床上不能动,吃不香,喝不甜,口发涩,舌发干,别提多难受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杰打开床头柜,拿出纸包,把一个个黄澄澄的大苹果,送到小陈的嘴边。小陈一看,想起王杰前几天放苹果的情景,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自己没想到,你老早就为我想到了。”

  王杰对其他病人也关怀备至。有的病员,手术后不能起床,大小便又不好意思叫女护士拿便盆,王杰就把这事记在心上,提前把曲准备好,说声需要,顺手就来。

  王杰住院也不闲着,他关心每一个病友,被大家誉为“病员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