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壮坐在桥塔上
李壮的诗歌视界带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或具体或虚化的线头、空间和场所,它们印证了一个人的空间经验是如此碎片化而又转瞬即逝。
农民之路
这是一部描绘沧浪河流域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三十余年历史变迁的宏阔画卷。以沧浪村雷汉宽和魏福林两家的生活创业为核心,涉及彼此家庭内外的众多人物形象,抒写了一曲多音汇杂、振聋发聩的命运交响乐。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胡不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乡村秩序的重建,不仅是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更涉及农村人心走向和文化再造。侯波针对富裕之后的村民精神荒芜的难题,聚焦正在发生的密集多变的乡村治理经验来书写。基层文化需求空缺被谁关注、该如何填补。本文接续自一种源…
井底集
书的内容大体分为“旅途随笔”“怀旧追远”和“井蛙之见”三个部分。“旅途随笔”是游记性的内容,通过对文物古迹和美丽城市的欣赏,感受世界的精彩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怀旧追远”是回忆纪念性文章,是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对过去的领导、…
周一的火车
这是一本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着眼于低处小处,以个人独特的观察角度为叙述切口,呈现有温度,有人情味,有浓重人文主义关怀的诗集。作者擅于从日常提炼观点,在流动的时间里捕捉诗意瞬间,将生活经历转换成抒写经验。诗歌既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当归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真正认识中医药学的真价值,对世人来说,对医学界,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容易! 中医之振兴,匹夫有责,责任重大而神圣。必须端正对中医的认识,坚定信心,要树立为振兴中医而拼搏的精神。
陕北人家
作品大都以作者所熟悉的陕北为背景,反映了陕北城乡各地在党的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尽可能反映陕北人的真诚豪爽和爱憎分明的正义感,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但变来变去都无法超过作者对陕北家乡怀念和夸赞的主题。
智取华山(上)
《智取华山》的篇幅长,密度大,人物众多,情节跌宕起伏,战争场面宏大,称得上鸿篇巨制,展示出作者驾驭长篇小说的才能,已经具有了一部优秀战争题材小说的基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