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

十、发出时代的光和热

书名: 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王杰 作者:汪林 字数:130063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

  接过雷锋的枪,

  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这雄壮、瞭亮的歌声,在装甲兵部队坦克2师驻地的上空回响。

  1963年4月间,工兵一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见行动”活动,并很快形成了热潮。

  雷锋的日记,王杰看了一遍又一遍,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他和雷锋的心是相通的。他在日记中对照雷锋找差距,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雷锋干工作忘我,自己却处处把,我,放在第一位。太没出息,遇事先替自己打算,后替^人打算。集体看电影找好位置,洗澡找好地方,干活总找个好工具。遇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这是个人主义的表现。而雷锋呢?不论干什么工作,想的是国家、集体、人民的利益,而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是何等高尚的品质,是多么值得我学习啊!今后坚决向雷锋学习,克服个人主义思想,处处以国家、集体、人民利益为重,以祖国需要为出发点,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勤务员。”

  王杰说到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不,班里成立了学雷锋理发组,王杰积极报名参加,可王杰不会理发呀,那就为战友们洗头,于是,王杰成了班里有名的“洗发师傅”。

  说起王杰加入这个理发组还颇费了些口舌哩。

  一个星期天,朱玉沛、杨作思、陈学义等战友组成了理发组,王杰听说后,一定要求参加。陈学义拿着一把剃头刀,问王杰:“你会这玩意吗?”

  王杰摇摇头。

  陈学义说:“啊,你不会,咋个参加法?”

  正巧排长赵书彦走来。王杰便迎上去,对排长说:“排长,你得批准我。”

  赵书彦一愣:“批准啥?”

  “参加理发组呀!”

  排长说:“那是他们自由结合,你找我叨咕,我也没办法呀。”

  王杰知道了理发组是自由结合的,心想,你们能自由结合,我就要自由参加。但自己不会使用刀剪等工具,参加进去也无用武之地啊?

  突然,他灵机一动,不会理发,咱会洗头呀。于是,他马上把自己的脸盆、毛巾、肥皂拿出来,接着又提来开水、凉水,给理发的“顾客“洗头。他兴冲冲地对理发员朱玉沛说:“咱们来个分工合作,你负责理,我负责洗,这样快一些。”

  朱玉沛不得不服气地说:“你这个点子出得不错!”

  王杰见理发组接收了自己,高兴地说:“我现在还当不上正式的理发员,就当个候补的吧。”

  说得大家哈哈大笑,班长李文禄也打趣道:“王杰洗头的技术过硬,就当个洗头师傅也不错嘛!”

  大家和他逗趣,说得王杰不好意思起来。但他想,我总算挤进了理发组,终于可以给战友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啦。

  王杰为了做好“洗头师傅”,又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脸盆架,这样就更方便大家了。

  王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战友们写家信常常请他代劳。他来者不拒,一律满足。由于当时战士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写信、看信成了许多战士的难关。王杰决心帮助战友们“攻克”这道难关。

  孙西朵是和王杰一起入伍的战友,又一起分到了六班。后来,他俩一起调到了四班,孙西朵当班长,王杰当副班长。

  孙西朵没有上过学,只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孙西朵的家信都由王杰替他写,代他念。后来,王杰问起孙西朵不识字的原因。孙西朵告诉王杰,他家在旧社会祖祖辈辈受苦,父亲给地主扛了十二年的活,后来患了眼疾,因为无钱医治,双眼就瞎了。

  孙西朵六岁起牵着父亲的手,四处讨饭……

  王杰听了孙西朵的悲惨遭遇,十分同情,就对他说:“你没文化,是旧社会的罪恶。现在我们解放了,进入了新社会,将来还要靠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文化怎么行?”

  孙西朵听了王杰的话,深深地叹了口气。

  于是王杰说:“你不用发愁,我教你识字,一天学两个字,十天就是二十个,一百天就是二百个,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自己写信、读信了。”

  王杰随手拿过一张纸,写了“战友“两个字,孙西朵模仿着写了出来,王杰立即鼓励他写得不错。本来,孙西朵觉得手握钢笔,比手握钢枪还沉重,经王杰这么一夸,立时有了信心,星期天就出去买来了钢笔,跟着王杰学识字。一个教得细心,一个学得认真。不久,孙西朵就能写信了,他首先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不好意思地拿给王杰看。

  王杰一看,高兴得不得了,连连说:“行,就是写得有点歪扭,只要今后多练习就一定能写好!”

  后来,孙西朵完全可以流利地给家人写信了,每写一封都要请王杰这位“老师”过过目。

  业余时间,王杰还经常帮助连队首长抄写文稿或讲义。

  一天,战斗英雄、副连长高绍忠让王杰抄一份教案。王杰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立即动手抄起来,一直抄到熄灯还没抄完。

  王杰回到营房,躺在床上,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检查回顾一天的工作,觉得一天的任务都完成了,只有高副连长交给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本来高副连长告诉王杰这份教案并不急着用,明天有空时再抄也不迟。可王杰觉得领导交给的任务,就要克服困难又好又快地完成它。今天有今天的任务,明天有明天的工作。干工作就应该雷厉风行,不能养成拖沓的毛病。想到这儿,他一个激灵爬起来,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他摸黑穿好衣服,带着教案轻手轻脚地来到一连的储藏室,悄悄打开灯,认认真真抄写起来,直到十一点多钟才抄完。虽然,王杰比其他战友少睡了两个小时,但王杰的心情特别踏实,所以睡得也格外香,睡眠质量自然也高。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王杰时刻把雷锋的这句话记在心上,并努力应用到实际行动中。

  有一年冬天,王杰所在连队去执行铺踢壬务,在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偏偏下起了大雪。为了早日通车,战士们在风雪中奋战了一整天,棉衣被雨雪和汗水浸透了。

  晚饭后,大家在一间空屋子里生起一堆火,竖起一条长凳,上面架上木棍,把湿衣月艮搭在上面,然后都回到营房睡觉去了。王杰躺在床上回忆一天的工作,有没有失误,有没有完成不到位的。这样想着,突然想到火堆上还烤着湿衣服,他想到,离火远的烤不着,离火近的又怕烤蝴了。想到这,他用被子裹着身子下了床,悄悄来到空屋的火堆旁,给战友烤衣服。

  夜深了,夕卜面的雪下得正紧,西北风呼呼叫着。王杰想,天气这么冷,今晚一定要把战友们的湿衣服烤干,不能让战友们明天穿着湿衣服上工地。他蹲在火堆旁,一会添把柴,一会把烘烤的衣服翻一翻,已经烤干的衣服他再仔细摸摸领子、袖口是否也干了……五六个小时过去了,王杰不停地打着哈欠,困意不停地袭来,但他忍住了。一直等到深夜三点多钟,才把二十多人的湿棉衣全部烤干。

  接着王杰把烤干的棉衣全部收起来,轻手轻脚地回到营房,把一的牛棉衣轻轻盖在战友们的被子上。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了,王杰才躺到自己的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指导员见王杰,由衷地说:“王杰呀,昨天晚上,你做了件好事,帮助战友们烤干了湿衣服。要不然,战友们今天穿着湿衣服出发,不光冰冷,还会生病的。”

  王杰回答道:“关心同志是应该做的事儿。”

  指导员疼爱地拍了拍这个年轻战士的肩膀……

  1963年冬,工兵一连经过一天的架桥训练,已经相当疲劳。入夜,六班的战士仍围着炉子取暖,谈论着一天的工作,或交流学习体会。只有班长李文禄因患感冒,斜倚在床上。他轻声喊了一声:“王杰。”

  王杰合上正读着的书,走了过去。班长对王杰说:“我今天头痛得厉害,不能去站岗了,你去站第一班岗吧。”

  王杰点点头,把被子盖在班长身上,说:“你早些休息吧!我就去。”

  王杰马上穿上大衣,拿起枪,检查了一下子弹,就上岗去了。

  夜深人静,寒风凛冽。王杰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王杰并不计算它,他只有一个念头:“我累一点没什么,只要同志们休息好,为战友减轻一点负担,我就感到幸福。”

  天蒙蒙亮了,营房的起床号响了,新的一天开始了。班长坐起来一看,身边王杰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他并不奇怪。但是他看到水桶还在一旁,就自言自语道:“王杰不是去打洗脸水了?”按照王杰的习惯,每天总是比别人早起一会儿,给全班的同志打好洗脸水。现在水桶在,人呢?

  班长有点奇怪,就问副班长:“你最后一班岗交给七班了吧?”副班长回答:“没有人喊我站岗呀!”

  大家立时明白,原来王杰站了一夜岗啊!

  王杰多站一两班岗,是常事,而且毫无倦意。这次他通宵不眠地守卫在岗哨上,第二天照常工作和学习。

  有人说,雷锋乘车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王杰说:“革命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学校,我要把自己当成一块煤,投在斗争生活的熔炉里烧炼,使它发出时代的光和热……”

  王杰在他的日记中,记述了许多身边小事,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他那颗金子般的心。在这里,我们摘抄王杰1963年写的四篇日记。

  四月二十七日

  晚上替王振才同志站了一个小时的岗,我虽困点,他却能多休息,明天能更好地工作。

  早饭后帮助炊事房磨豆腐,晚饭后帮助炊事员收拾餐具、打扫卫生。我想今天是星期六,帮助他们干一会儿,可以提前打扫好,这样炊事员同志可以出去看电影,休息休息,愉快地度过假日。

  五月五日

  今天是星期天,晚上轮到我班站岗。应该班长站完我站,可是他身体不好,我就先站了。按我们连的习惯,我站完就交下一位同志,不能站就过去。我想:雷锋同志能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处处助人为乐,这对自己来说是累一点,但是同志们能多休息一会儿,还可以腾出时间来学习或做别的工作。想到这里,我也不觉得困了,有了精神,百倍的警惕地站了下去。

  五月十一日

  今天我担任连值日,给崔振喜洗了鞋袜、背心和裤衩,午睡整理了半个多小时的菜地,学习了半小时党的知识,帮助苏公汉缝了床被子。下午在菜地种上茄子,一天基本上就过去啦。

  十月十九日

  这天行军八十余里,真够累的。到宿营地后,同志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准备休息。我利用休息时间帮伙房挑水刷盆。我想:炊事员和我们一样行军,宿营后不能休息,马上烧火做饭,是很辛苦的。我要帮助他们做些工作,减轻他们的疲劳。我帮他们做了一点工作,他们说:“同志们不怕累帮助我们,我们一定要把饭做好,保证同志们完成训练任务。”

  毛主席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拣重担子挑。今后我一定做到,宁肯自己辛苦,换来别人幸福。

  王杰日记无处不闪耀着一个革命军人高贵的品质和完美的人格精神。这种精神,这种境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